当前位置: 首页 > 我 我们 > 校友回忆录 > 正文

【湖美记忆】江津往事--老湖美人邓云烟

【来源: | 发布日期:2018-07-23 】

画是无声的语言,默默地叙述着我的经历、追求、思想与感情。  ——邓云烟


邓云烟先生1945年上半年进入武昌艺专学习,抗战胜利后,1946年武昌艺专重新迁回武汉,在汉口临时办学,邓老随学校迁移到汉口学习,1948年秋毕业。在搜集2020年湖北美术学院办学100周年文献的过程中,我们专门赴重庆采访了邓老。


【对于学校的记忆】

邓云烟先生进学校时,学校在四川江津离德感坝(一个小镇)10多里的一个叫“五十三梯”的地方。回忆起抗战期间学校在江津办学的情形,邓老说,抗战时期生活非常艰苦,特别是在抗日战争的后期,更艰苦一些。不仅我们学校条件差,任何从战区迁移到西部的学校条件都很差,包括那个时候的西南联大在云南的条件也很差。武昌艺专办学条件虽然艰苦,但学校有两个西画室、一个理论教室,还有男生宿舍、女生宿舍。画室虽是茅屋土墙,但里面开了天窗,在那个情况之下条件算是很好的,光线很好。学校还有球场、琴房。乡村环境清幽宁静,当同学们弹琴的时候,老乡赶场经过学校下面,都要坐在五十三梯上听一听,休息一下,享受悠扬乐曲带来的片刻时光。

1946年学校迁到汉口之后,条件同样非常艰苦,学校在汉口宁波会馆只有两栋房子,教室都很少,宿舍很挤。邓老回忆道,在汉口学习的时候,每天都能听到江汉关的钟声,钟声传得很远。学校出来有一家面馆卖的热干面很好吃,邓老说,对于湖北、对于汉口、对于武昌艺专来说都是很有感情的,可以说是第二故乡了。



1946年学校迁回汉口后宁波会馆部分师生合影 邓云烟提供


【在五十三梯的岁月】

在五十三梯的求学是艰苦的,物资匮乏,条件困难。邓老回忆,那个时候画素描只能用木炭画,在重庆只有一家卖美术材料的店,不仅种类少,而且很贵。素描纸极度缺乏,就用罗山一个纸厂生产的纸,纸的一面很粗糙,有一些颗粒,另一面则是光滑的。因为便宜些,大家都用这个纸来画素描。素描纸都是重复使用的,画了擦、擦了又画,一直到那张纸被擦破不能使用。做画用的木炭也是自己动手制作,自己烧碳条。大家把樱桃木或者柳树条削成筷子粗细,然后用铁皮做成圆筒,把它们一根一根的插在圆筒里面,再用铁皮平底锅,铺上一层沙,把包好木条的圆筒放上去,再铺一层沙,然后再放一些木条圆筒上去,再用沙把它们掩盖起来,然后用火烧,一直烧到冒青烟,碳条就做好了。自己烧的木碳条丢在石头上有清脆的声音,很好用。
   油画颜料也是弥足珍贵的,不仅贵而且很难买到,大家就用矿物石红粉还有腻子粉来调,加桐油或者亚麻油,买不到亚麻子油就用核桃自己榨油调制,练习油画的笔触。油画笔,则用猪毛自己做,把毛笔的笔头剪了,然后把猪毛安放在上面,就成了油画笔。画油画的画布同样是自己做的,把旧的床单撕了来作为画布。

五十三梯的学习也是浪漫有趣的,据邓老回忆,画室里面,大家都很安静、严肃、画画很勤奋,在画室里面你可以听到画素描时纸上沙沙沙的声音。学校的学风很好,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是同学们互帮互助,感情很好。每逢画画遇到困扰,画不下去的时候,都可以请另外一个同学帮忙看一看,提一些意见和建议。邓老给我们讲了一件趣事:一次两位同学打赌,三天之内不管在任何地方,不要同任何一个女同学讲一句话,否则要罚买一只3斤重的鸡、出6块钱的副食费。其中一位肖姓的同学坚持了两天,到第三天的时候正在画室里面画画,一个女同学走去请他帮她看一看,由于太过专心,随口就是“嗯”的一声,结果满盘皆输,不得不接受惩罚。

在学校,师生关系也极为融洽。学校要迁回汉口,对于来自重庆巴县等地的同学,能不能到湖北去继续读书是一个问题,因为那个时候交通不方便,而且经济上也很拮据。于是学校召开动员大会的时候也告知同学们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是否随学校迁回武汉。邓老在动员大会之后请校长张肇铭先生帮他画一幅画作为纪念,张校长画了两幅,一幅是秋菊,至今还保留在着,一幅是水墨画紫藤,可惜不慎遗失。毕业之时,也是一位老师帮忙写推荐信介绍工作。据邓老回忆,从南京途径武汉回重庆之时,张肇铭校长曾劝说邓老留下,但因各种原因未能留在武昌艺专,但从这些事情上可以看出,师生关系是非常好的,感情犹如父亲和兄长一样。邓老说,武昌艺专不仅是在四川培养了不少的人才,而且在四川培养的人才还辐射到了西南地区各地,为美术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欢送毕业同学 邓云烟提供



邓老对青年学生的寄语


【给青年学子的建议】

邓老说,一个人真正在事业上的成功,必须有三个因素,一是自身的素质,人自身的智慧,这是一方面。二是勤奋,哪怕你智慧差一点,你在学习上努力,或者说你在对于艺术的追求上下功夫,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所谓的学海无涯苦作舟,就是得勤奋。三是客观环境、条件。具备了这三个因素,在学业上和事业上可能就会顺利一些,所以这三个因素很重要。

对于学习美术来说,真正要学好,要成为一个画家,必须要有当苦行僧的思想。从我读书的时候我就有这样的感受,我的老师、前辈,生活是非常艰苦的,特别是在江津的那一段时间,但他们一生坚持从事艺术教育、艺术创作。所以,作为学习美术的专业学生,必须具备非常刻苦的精神和不断追求的思想意识,才可能有所成就。如果只是想通过美术来谋取社会地位和财富,这样的思想最好早点“回头是岸”,一个画家真正有钱的恐怕是很少的。对艺术的执着,提高社会的审美水平,才是学习美术的正道。




【后记】

94岁高龄的邓云烟老先生非常和蔼可亲,对武昌艺专的回忆也是娓娓道来,对湖北美术学院即将迎来办学一百周年,邓老非常高兴,不仅对母校表达了祝福,还赠送了画册作为纪念。先前邓老得知我们要去采访,非常高兴,还将我们要来的消息通过电话告知了刘国枢和刁焕文两位老校友。邓老虽然年事已高,但身体硬朗,且紧跟时代潮流,采访间隙,当即熟练地用微信关注了湖北美术学院和湖美校友公众号,令我们十分惊讶。采访结束,热情的邓老还将我们送下楼,直到我们上车离开。通过邓老的讲述,我们对武昌艺专艰苦的发展历程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也更直观感受到了老一辈湖美人对学校、对恩师和对同学深厚感情。老一辈湖美人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值得我们学习,也应该得到我们的敬仰。




邓云烟(1925--),笔名邓禾,1945年进入武昌艺专学习,1948年毕业。1948—1949年在学校担任美术教师。1950—1986年,从事美术工作及重庆市第一文化馆群众美术组辅导工作。1986—1995年,先后受聘于重庆美术专科学校、重庆社会大学,任副教务长兼美术系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四川分会会员,曾任重庆市美术教协会常务理事。

(本文根据采访录音整理,叙述尽量尊重原意,但在文字做了一些修饰,未经被采访者核对)




特别鸣谢

四川美术学院校办夏新强主任、刘明明教授

对我们提供的大力支持

资料来源

邓云烟口述录音材料、邓云烟画册




文/易谦  

图片/邓云烟、易谦

视频编辑/余俊湲

编辑/刘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