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我 我们 > 校友访谈录 > 正文

【校友访谈录】刘国枢——期颐百年,满目荣光

【来源: | 发布日期:2020-09-01 】

1DF00

视频来源:CAEA美术馆


2019年10月30日,“薪传有自:刘国枢绘画作品及文献展”在重庆美术馆盛大开幕。刘国枢老先生是武昌艺专时期的亲历者之一,亦是四川美术学院油画专业的早期创建者之一,“自 1948 年受聘于西南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科主任开始,他将一生中最宝贵的时光都献给了艺术教育事业,从美专西画科到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先生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油画艺术人才,可谓桃李满天下”(庞茂琨)

3CCF0


今《校友访谈录》栏目特将此前刘国枢老先生的采访录音文件整理成文,一方面要在此遥祝先生此次展览的成功举办,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刘老先生的深情讲述,再现武昌艺专旧时景象,与此同时,我们也希望能通过刘老的经历与分享,给予新时代的湖美人以精神的激励与滋养。



刘国枢1919.10—)重庆人。中国第二代油画家。1938-1945年就读于武昌艺术专科学校,师从著名油画家唐一禾先生。1948年任西南美专西画科主任,1950年历任四川美术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曾任绘画系副主任,兼任重庆美专副校长。1987年退休。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四川分会常务理事。代表作有《飞夺泸定桥》、《春江水暖》《乞妇》、《盲婆》、《流浪汉》、《送饭》、《解雇》、《县委书记》等。


于刘国枢老先生家中探望并进行采访



乱世求学



我原籍四川涪陵,父亲为上世纪成都最早的艺术专修班学生,主修音乐与美术。受家学影响,我从小酷习美术,15岁半初中毕业时即任小学美术教师。对于武昌艺专,我早有耳闻,当时虽心甚向往,但因家境贫寒,无力远赴求学而不得不作罢。1938年,武昌艺专因原武昌校址被毁,转而迁至四川江津办学,并在重庆设考招生。是年,我闻讯便欣然停职投考,随后有幸成为武昌艺专在渝招收的第一批学子。当年学校开学之日,仅有教员数人,学生30余人,习音乐及美术,其中修习美术者有10余人。随后数月,流散四方的原武汉籍学生才陆陆续续赶至复学。”

2D6BD


刘国枢(左一)唐一禾(中间)卢伯衡(右一)


学校办学之初,条件极为困窘。学校因是私立,仅有极少教育拨款以及战区或沦陷区学校救济金,办学经费主要为学费收入及自筹。当时学生每学期学费约60余元,教师工资每月仅约10余元。正逢战乱,物价飞涨,教师工资甚至常常不能按时发放。校内仅有屈指可数几间屋舍,均为土墙草房,师生同在一处吃住,学习生活虽极为清苦,却是其乐融融。

3AAAA

新盖的茅屋教室

38B42

学生们在李氏宗祠


学校教师少,却精,可谓以一当十。唐一禾先生是第一批到江津的教师,时任学校训育主任,并教授多门课程,另有教务主任王道平等。进校后给我上第一堂课的就是唐一禾先生。记得先生站在我身边,缓缓地用武汉口音对我说了第一句话:“人的头部,是一个卵形······”先生讲课极为和善、耐心,从人的基本结构开始,到头、颈、肩透视面的基本关系,再到一个一气呵成的动作的形成,力求主动表现,既繁又简,慢慢道来,深入浅出,极为透彻。


艰苦奋斗



在武昌艺专求学的那一段经历中,体会最深的一点是:物质条件极艰苦,而师生教学学习最认真。国难当头,国家民族生死存亡之际,普通民众存活尚且不易,但学校教师却仍是孜孜诲人不倦,精神上从未低头,绝无消极态度。正是先生们扎扎实实的教学态度,朴实灵动的教学方式,甘为孺子牛的师德师风,高尚纯粹的人格品质,开启了我们这一代美术教育教学思想的火花,并将此精神代代延续、传承、发扬光大。



清晨太阳尚未露脸,山岗上便传来吊嗓子的啊咿声,茅草琴房里也有人叮咚地敲着钢琴;树丛中、江岸上,散布着写生风景画的学生们,一派勤奋用功的欣欣气象。


没有正规绘画的工具和材料,唐一禾、郑云庵(校董、西洋画科教授)等带领学生制作。在江滩上,垒起鹅卵石的小窑炉,砍来柳树枝、烧制炭条。柳炭条质地不软不硬、笔道柔和,比正宗的法国炭精条还要好使。


油画纸用桐油包装纸代替,油画布用蚊帐的夏布(麻质)缝制。自制的颜料和调色油,则用豆油、茶油、桐油和橄榄油调配矿物粉。经过反复实验,确定了橄榄油最好。——藏龙岛散人《武艺旧影——▏天梯》


3D1C3

唐一禾正在创作油画《胜利与和平》

550E6

学习中的女学生

艺专承袭



就油画学科而言,当时武昌艺专教学上最大的特点有二:一、强调基础,强调写实。这种强调基础的理念是当时的北平艺专、杭州美专及苏州美专所没有的,其新古典主义要求与表现出来的极强的写实与造型能力也是其他艺专遵从提倡的现代主义风格所不能比拟的。二、兼具开放性。教学风格既严谨,又开放,既非老老实实的古典主义风格,也不反对现代派、印象派,同时也学习吸纳苏联绘画风格,犹如海纳百川,在厚重的基础上力求全面的发散和全新的突破。


自武昌艺专毕业后,1948年至1952年期间,我先后任教于旧西南美专、西南人民艺术学院,1953年受聘于新西南美专创办绘画科,新西南美专后于1959年扩大建成为四川美术学院。终我一生,近百分之九十九的时光在学校度过,我受教于武昌艺专,而开创油画教育教学事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在唐一禾先生的传承教诲下,启发了令我终身受益的学习理念、教学方式,往后这种理念、方法与精神也代代传承给了我的学生,以及学生的学生。




感念恩师



记得1984年,为纪念恩师唐一禾先生,同在四川的武昌艺专老校友们举办了一次聚会,当时尚有30余位校友参加;至2005年,在四川美术学院展览馆举办的“纪念唐一禾先生诞辰100周年画展”上,仅有5位老校友如期来临,其他皆因种种原因,或去世,或染病,或行动不便,而未能再聚。那次画展,母校派来了四位老师参加,其中有唐一禾先生之子唐小禾先生及夫人程犁,另有一位副院长同行。画展过后,大家特地赴四川江津武昌艺专老校址探游。因修筑公路拆迁,原校舍已不复存在,仅剩原校址前由整块大青石雕凿而成的五十三级石梯,依然静静伏卧,尚可沿阶而上——原校址五十三梯则由此石梯而得名。彼时唐一禾先生在石梯前挥笔作画纪念先辈,俯瞰江上风景,感怀至深。

5ABD8


曾经学校食堂的侧门

3D829

现存唯一的邱氏宗祠破败不堪 曾是女生的宿舍

26902

邱家湾


唐一禾先生是我在武昌艺专的第一位恩师,在武昌艺专辗转求学的数年里,恩师唐一禾对我恩重如山,情深似海。在母校所受教诲更是对我影响至深,终身难忘。回思当年情形,恩师音容笑貌仍历历在目,偶或梦中相见,挥洒笑谈恍若昨天,醒来后不觉哽咽在喉,泪下沾襟。


如今虽是地域两分,但母校与我的血缘却犹如根生一脉。在此深深感谢母校,并祝愿湖北美术学院的学术、学脉源远流长。


部分作品欣赏

C769B

《飞夺泸定桥》

28EB0

《盲妇》

47151

《流浪汉》

44A47

《县委书记》

51F19

《送饭》

5DE9F

《解雇》

5CE59

《红军在川北》

38B14

《为了边疆人民的幸福--川藏公路》


采访人:程宁

编辑:肖勇

图片来源:藏龙岛散人博客、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