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我 我们 > 校友访谈录 > 正文

【校友访谈录】沈劲夫——设计其实就是一件非常好玩的事情

【来源: | 发布日期:2020-09-01 】

19575

沈劲夫

教书人 l 设计人 l 策展人

湖北美术学院  93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HOWONE MAX DESIGN STUDIO 设计主持人

湖北大学艺术学院  副教授 l 硕导

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学会  资深会员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设计专业委员会  委员

武汉设计联盟学会  秘书长




小赵:沈老师您好!很高兴借湖北美术学院百年校庆的机会,对您进行采访,非常有缘的是我与您一样,本科都就读于湖北美院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能否谈谈您当初选择攻读环艺专业的原因并且一直做这一行的动力是什么?


沈劲夫:首先,在母校湖北美术学院百年华诞之际,能够在此表达最诚意的祝福是一件非常美好与荣幸的事情。


1993年我从武汉市第二职业教育中心美术专业毕业,然后考入湖北美术学院93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当时只知道湖美85级是室内设计专业,到了89级才由室内设计改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我们93级是环艺专业招收第二届的学生。


我在高一时知道环艺这个专业名,但不知道此专业真正的意义。那时何明教授还是89级的学生,偶尔会拿一些他画的素描、色彩和效果图给我看,就觉得画的太帅。再后来也会去湖美他班上看看画效果图的过程。听他讲柯布西耶和空间的透气性,还有作为师者的陈顺安、许奋以及七星设计公司,就这样非环艺不报了。93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考点是在二职,由于那届环艺没有招生,只有展示设计专业的专科可以填报,因此我放弃了报考。


在学校的时光是美好的,感谢所有的老师及同学们。


97年毕业后我去武汉纺织工学院任教,就是现在的武汉纺织大学,2017年调至湖北大学艺术学院。从学生到老师,从专业到职业,身份的属性里有教师和设计师的多重角色。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教师必须践行和掌握专业的知识体系和发展趋势才能去面对课堂及学界。从设计师的角度看,需要持续的关注文化与商业、城市与社会的关系,并且在项目中去优化与实现,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从专业发展的角度,时代的变化对人与世界的影响,对专业的解读与研究的思考也是推动我不断前行的动力。

沈劲夫作品:27号住宅



小赵:环境艺术设计在前些年是非常热门的专业,这些年市场对此专业人才需求是否趋于饱和,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对于环艺专业的在校生,您可以和我们一起分享一下如何有效学习和规划今后的发展方向吗?


沈劲夫:我现在理解这个问题和以前不太一样,在科技与智能还没有迅猛发展之前,仅仅只是国家建设与地产经济的快速需求,我认为的确需要大量的人才资源,扩招带来的红利以及诟病同时出现。一方面市场需求大,让很多人觉得环艺是就业的最佳选择,造成人满为患的现象。另一方面,大量不适合艺术设计学习和工作的学生出现转行与失业的问题也日见增多。以前的学生转行率5%-10%,现在能够坚守的可能也就10%左右。这是我抽样部分班级的数据,但我相信是真实的,也是我希望的。那么科技与智能的到来会对专业助力也会淘汰大部分没有思想只能做重复工作的设计蓝领。大时代的变化,我希望学校和学生都要重视。


如何有效学习,我认为在美术学院里学习比在其它综合性大学学习艺术设计具有更多优势。严格来说只有在美术学院才能真正浸染于艺术与设计的相互作用与交融。未来只有认知艺术、科技与设计的结合才能真正实现专业的价值与创新。对于设计的价值我会用标准来衡量,但对于设计的结果我并不希望有标准答案,所以要求同学们要善学善思,多元融合以利自身建设与发展。至于发展方向和规划我建议以环艺为基础,模糊专业的边界以适应未来职业的多元化需求。

沈劲夫作品:武汉市交管局大桥大队改造设计(武汉龟山)



小赵:从事设计工作这么多年,您对“设计”的理解是什么?在教学中,您是如何在学生心中树立好设计的标准呢?


沈劲夫:我理解的设计应该是一种思考与态度,在满足功能的需求基础之上,这种想象应该是自由的。在教学中,我认为书上都说了。(此时,可以笑一会儿吗?)其实在第二个问题的回答里我已经说过。好设计都应该有设计师作为思考者的价值,都应该具有推动时代发展的意义。

63D85

沈劲夫作品:尚系色彩艺术馆(深圳)



小赵:设计是不断学习与发展的过程,您能举例几位在这个过程中对您影响较深的设计师或建筑师吗?


沈劲夫:在大一时也没有真正理解为什么叫环境艺术设计,只能理解空间体现环境,环境艺术就是室内外设计等粗浅认知。直到看了世界建筑大师专集里贝聿铭先生在给清华大学建筑系讲座的演讲稿中谈到如何保护紫禁城的天际线时才似乎理解了人与建筑、人与城市、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文化、历史之间的关系。也才慢慢开始理解了环境艺术设计的意义。再后来去膜拜他在世界各地的设计项目,逐渐去理解他的思想,来印证于我的思考中。其实,每个阶段喜欢的人都会有不同,我崇拜的专业偶像老一辈的现在渐渐走了,但精神永在。前年在上海听矶崎新的分享,才感觉学时的英雄也老了,《未建成》是他的著作,也是设计师应该有的心态,我们思考了,我们努力了,我们还将继续战斗!安藤忠雄的《连战连败》也是体现这种更直接的态度,去年在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看他的《挑战》作品展时,墙面和柱面上的手绘草图真叫一个潇洒帅气,可见先生的性格如拳手般在空中用双手控制着力量和意志,但又呈现出自由与轻盈。柯布西耶、密斯、赖特、路易斯·康、卡洛·斯帕卡、西萨·佩里、杰弗里·巴瓦、彼得·卒姆托等等,现在我也会关注如日本新生代设计师石上纯也,自由建筑自由思考。当下中国的一些设计师或机构的观念与作品有很多我也喜欢,当代艺术家和哲学家我也会喜欢和膜拜。有项目、有故事、有书、有网络希望大家自由选择,怀着好奇心慢慢看吧!

沈劲夫作品:尚系色彩艺术馆(广州)



小赵:纵观您的设计作品,不难发现某种先锋性,您是如何保持这种设计的先锋性?


沈劲夫:谢谢鼓励!我的个人理念是:关注艺术与设计的动向,喜欢用设计的方式与世界对话,更思考设计背后的动因。倡导设计的一体化,并在自己的项目和课题中用实验性的方式表达。让设计在去表象化的同时又用形式统一所有问题的复杂性和矛盾性。以达到服务社会,美丽世界的设计理想!


另外,我们每个人在生理上都不可抗拒慢慢老去的现实,如何保持年轻!我主张用作品的形式与观念来表达我还年轻的态度与活力。可能这样也就会有保持先锋性的能量和动力输出了。

2019未来生活方式展  超级共享家

择趣园——寻找错过的时光

广东 东莞设计周



小赵:如今越来越多好的设计都贴上了“新中式”的标签,“国潮”风也逐渐盛行,您是如何解读“新中式”现象的呢?


沈劲夫:我先说说“国潮”吧!我理解它即是中国的特有,又是在此时具有国际化的新时尚,是一种再定义的新概念、新演绎、新生活态度。“新中式”这个问题我以前在一个专题分享会上谈过这个话题,所谓新中式应该是新时代的新观念性的新表达。可能在前二十年这种表达有很多不成熟的表现,因此很多人不愿意说自己的作品或风格是新中式。我想这是观念、工艺、材料、生活方式甚至本土文化的局限性造成的。现在时代在发展,传统中式有各朝各代的样式和风格,各有变化。当下风格还在发展与变化中,我相信未来会更成熟,现在妄下定论为时尚早。历史会评价我们所处时代的变化与定义。


其实,在当下所有华人设计师或所谓的中式或东方风格都可以称为新时代的中国生活样本及风格。所以我以为“新中式即心中式”,不拘就是我们作为设计思考者的态度!



小赵:明年湖北美术学院将迎来她的百岁生日,关于母校,您有什么希翼或者祝福想送给她呢?


沈劲夫:贺湖美百年华诞,期盼新百年再写绚烂华章!

11274

访谈|编辑:赵文婷

图片来源:沈劲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