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我 我们 > 校友访谈录 > 正文

【校友访谈录】王诚浩——“不择手段”地表现“心中的山水”

【来源: | 发布日期:2020-09-01 】

绘画、文学,摄影等艺术形式

从根本上讲都是手段

它们服务于创作者

来表现个人的想法与观念

即表现“心中的山水”

对于绘画而言

其核心是正确地实现创作意图

不必拘泥于画种与风格等

即可以“不择手段”

10631

王诚浩 1965年12月生人。武汉大学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省高等学校美术与设计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长,。水彩画作品入选“第七、八、九、十一届全国水彩粉画作品展” 及“首届、第二届上海朱家角国际水彩画双年展”等展览,获文化部“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暨首届中国美术奖获奖提名,首届湖北美术节“湖北美术创作奖”,湖北省美术作品展银奖、铜奖、优秀奖及“湖北水彩艺术奖”等奖项。美术作品在国内外广泛展出、交流,许多作品被国家美术馆、专业机构和个人收藏。

伊:王教授您好,很高兴能够采访到您,与您共同回忆母校的难忘时光。据了解您在美院有过三年的求学生涯,想知道这三年里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王诚浩:谢谢!我是我们国家也是湖北美术学院的首届艺术硕士生,有幸在美院度过了三年的学习生涯。可以说,美院给了我很好的创作基础,我人生中的很多创作思考、创作方法和探索实践,都源自于我在美院的学习和积淀。


美术学院有着开放、自由的艺术氛围。不同学科、不同专业背景、不同艺术思想和观念的人,他们的相互交流和碰撞,让我受益匪浅。在美院我收获到很多志同道合的良师益友,至今我们仍然保持着频繁的艺术互动和交流。我的导师刘寿祥先生为人谦和、友善,艺术上勤奋、刻苦,做学问执着、专业、严谨。老一辈艺术家们对艺术近乎宗教般的虔诚,给我深刻的启迪,对我影响很大。

5AE14

《古罗马斗兽场印象》40x30cm  2017年

小伊:新疆喀什是小编十分向往的地方,您的作品《喀什印象》是在前往新疆地区写生时完成的吗?在新疆喀什的写生过程中有哪些给你印象深刻的经历与故事呢?能否说来听听。


王诚浩:2007年我到新疆采风写生,从南疆的帕米尔高原到北疆的喀纳斯湖,呆了整整一个多月。新疆的广袤对于没有去过的人来说是难以想象的,常常开上一整天的车,一路杳无人烟,仿佛被与世隔绝在孤岛上,有一种与天地精神独相往来的饱满、孤寂之感。在喀什古城我们呆了较长时间,从不同的时间段来观察这座城市的肌理与呼吸。很多民居都很古老,有的已经几百年了,这些建筑的设计巧夺天工,简单实用,隐含着一种与自然环境相适的“道”。每日清晨,教堂钟声伴着小贩的吆喝声,在纵横交错的街道上由近及远、又由远及近的传来,像朋友在热情招呼,又像恋人在窃窃细语。灿烂的阳光和着家家户户袅袅升起的炊烟,泻在土墙上,光与色、形与影交相辉映,在蔚蓝天空的映衬下,让人目不暇接。这样的场景几百年来都未曾改变,沉迷于这种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联想。使人激发出不可名状的思绪。回来后,我花了近半个月的时间创作完成了《喀什印象》,这幅作品在09年参加文化部主办的五年一届全国美展时,获得了首届中国美术奖获奖提名,受得到了业界的肯定。这次创作我体会到采风对于艺术创作的基础性作用。其实没有什么天才的作品,所有好的作品,都是实践、思考、感悟的综合体现。

2F5F8

《喀什的早晨》 57x75cm  2015年

小伊:一千个人眼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眼中也会有一千种世界形态与艺术形态。在水彩画艺术创作中,您是是怎样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的?您的艺术主张又是怎样的?


王诚浩:谈到这一点,我就想起我的大学老师朱振庚先生。他是一个不受拘束的大画家,“不屑于风格”却始终独具风格。我记得在大学的课堂上,看到朱老师用毛笔调墨,先是在宣纸上画,然后根据需要调颜色用油画刮刀“刮”到画面上去,颠覆了我对绘画的很多看法。绘画有一定之规,但绝不能拘泥于定规。说到底,方式方法都是为内容服务的,作品是围绕人来进行的。而且一个人的绘画生涯是连续的,这里面有一种逻辑性,反映这个人对事物的认知在发生变化。不变是不可能的,变化才是不变的。


水彩画源于西方,我画水彩画,我希望能将我们中国人的审美思想和审美情趣以及中国画的表现技法融入到西方水彩画中去,让西方水彩画融入我们中国味道,成为真正的中国水彩画。

4E432

《光与影》40x30cm  2017年

小伊:据了解,您是国画出身,但是现在在画西画中的水彩画,您是否认为学科交叉是学术创新的一个途径呢?能否分享一下您的心得?


王诚浩:水彩画和其他画种相比只是材料和工具的区别,所表达的艺术精神与艺术内涵是一致的,不必刻意分野和拘泥。我觉得,学科交叉也不一定要作为一个人为的现象来看待,更多是去将这种交叉与交融看作是在艺术实践中自然而然发生的一个结果。


我在华中师范大学读的是美术教育专业,一、二年级的时候不分专业,国画、油画、版画,设计等都有涉猎,到三四年级的时候,才专注于学习国画。但当我从中国画转入水彩画领域时,并没有感觉遇到很大的理解和应用上的障碍,反而对绘画的理解更全面、更深入了。现在综合性大学本科教育强调宽口径、厚基础,绘画艺术也一样,本科阶段的学习其实不宜过早地强调所谓的“专”,专得太早,走得不远。在研究的起步阶段,还是要更广泛地学习和了解其他艺术形式。

2A897

《马泰拉印象之一》40x30cm  2018年

小伊:古人云“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但现在由于摄影技术的普及,越来越多人选择了通过照片来记录素材,然后回到画室进行创作。关于写生与创作之间的关系,您是如何看待的呢?


王诚浩:在某种程度上,西方绘画在历史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和照像机一样,起到一种记录功能的作用。摄影技术的普及,很多人认为它导致绘画艺术的消亡,其实大可不必多虑。摄影技术永远不可能替代绘画写生。相机是机械的,照片记录的信息是简单的“平面化”的,而我们出去采风、出去写生,温暖的阳光,和煦的清风,耳伴的欢声笑语,甚至是周围弥漫的野草花香,都可能成为我们的创作灵感,并成为写生作品的一部分。所以我们不可能用相机代替我们去感知对象、记录对象,一幅好的作品不是对自然简单的模写,而是人与景思想和情感全方位的交流。

5E789

《马泰拉印象之二》40x30cm  2018年


小伊:您认为您在水彩画艺术创作的观念与技法上与传统水彩画创作相比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呢,对于传统水彩画创作的革新,您进行了怎样的探索?


王诚浩:我主张结合中国美学传统,在水彩画的发展上走自己的路。我不想过分强调画种、工具、材料、技法这类的东西,绘画只是一种语言,水彩是众多绘画语言中的一种。画家画画的目的是为了表现他心中的“山水”,为了表达到位,可以“不择手段”,努力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传达得充分而准确。


我近年的作品更多专注于画面本身,在造形上越来越趋于平面化,色彩上做减法,追求笔意、画味以及个性化的表达,希望跟我以前的作品有所不同,用一种更加凝练写意的方式来传达内心。这可能是我目前的状态,我希望不断提炼出一些新鲜的语言,表达一些更加深入、真实的东西。也可能是一些比较难以固化、捉摸不定的东西,甚至是转瞬即逝的,但它们构成人生最鲜明独特、与内心最接近的部分。


我主张画家有所执有所不执,需要坚持一些内心的东西,但又要保持弹性和包容,这样心量会打开,新变会不断出现。


57EFA

《立春》40x30cm  2018年


小伊:作为一名美院人,我们肩负着美院人的历史使命,您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有着怎样的具体期待,或者说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艺术目标呢?


王诚浩:走过百年的美术学院,历史是辉煌的。作为美院人,我感到很自豪。一百年来,美院培养了很多著名的艺术家,他们对湖北的美术、对中国的美术都影响深远,对中国的美术发展史是有独特贡献的。希望你们这一代人能继承老一辈艺术家的思想和作风,把美院的精神发扬光大,让美院再创辉煌。

3AF58

《陕北印象》57x38cm  2019年


小伊:母校百年校庆在即,请您为母校留下一段寄语吧!


王诚浩:希望走过百年的湖北美术学院越办越好,希望更多优秀艺术家从湖北美院走出。谢谢!

E03B

访谈:胡伊然

图片来源:王诚浩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