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我 我们 > 校友访谈录 > 正文

【校友访谈录】关荫沛——在每一个时代,磨砺自己

【来源: | 发布日期:2020-09-01 】

2856B

关荫沛 ,广东开平人。1957年考入湖北艺术学院附中。1960年考入湖北艺术学院版画专业,师从陈天然和冯今松两位老师。曾任湖北美术学院美术系副教授、版画教研室主任;广州工艺美术职业高中教导主任;广州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01缘结昙华林

我的祖籍在广东开平,但我是在广州读完的初中。那个年代信息不像现在这么发达,思想也比较单纯。那个时候读书的思想观念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只是我自小喜欢美术,在初中毕业,考虑未来的升学方向时,从当时的美术老师那得知武汉有这间学校,于是就带着一种好奇心,当然也是心中的一个梦想,临急抱了抱佛脚,请美术老师辅导画了两幅静物素描画和两幅色彩静物画。1957年初秋,我只身一人夹着小藤箱到昙华林抱着试一试运气的心态,没想到,这一试,便开启了我往后的整个绘画生涯。

02恩师与同窗

求学期间,我不仅从陈天然老师那里学会如何进行艺术创作,更为重要的是老师对于做人与治学的态度,对我往后的人生有着很深的影响。

9F79E

陈天然 套耙 木刻版画 1953年——1960

1984年,他在广州美院讲学以后,给了我一本广东画报。其中一篇传记写到,陈老师年轻的时候常常练习绘画到五更天。陈老师还对我说,年轻时为了画好速写,学习解剖,他临摹《伯里曼人体结构绘画教学》十遍。他的这种求知的刻苦精神几乎影响了我的一生。

1314B

作者:  [美] 乔治·伯里曼
译者: 晓鸥 等

出版社: 广西美术出版社

另一位恩师冯今松是当时附中的班主任。他对我这个从广东来的学生无论在学习上、生活上、政治思想上都十分关心。也在那时我们就已经建立起了很深的师生情谊。后来我在美院工作以后,也时常到画院他的工作室看他作画,当我从版画创作转型到中国画创作时,他给予了我很多鼓励,他告诉我,画水墨画首先是要了解、研究水墨画的工具与材料的性能,而后再不断累积经验,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他的这番话,对转型之初的我来说意义非凡,也让我在往后的创作生涯里不断地回望与坚守,回望与坚守一步一个脚印带来的纯然魅力。

554DF

冯今松 高秋图 1983 纸本设色 89.5×66cm 中国美术馆藏


关于冯今松老师的记忆有很多,那时的他作为我们的班主任,很有号召力。我记得当时我们班共有30位同学,大家来自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各个省份。在他的组织下,我们参加“红与专”的辩论,大家都表示要做又红又专的人。“思想要上进,专业要过硬”这是那个年代的影子,现在回想起来也很有意思。


在附中的三年(1957-1960)过得很快,那时我们参加老河口水电站、丹江水库以及汉丹线的建设挑土的劳动,大家都不怕苦,非常卖力。那时同学们,团结、友爱、有的同学有困难,都能互相帮助,现在回望那时候的自己也是感慨颇深。

03转向与新生

我是版画出身,后来转向了水墨画的创作,我想这与我回到广州后的感受不同有一定的关联。一个人的生命形式在一生中有多种转变,在离开湖美返回广州以后,我的生活环境和实际情况发生了改变,思想和兴趣也在慢慢变化。慢慢的,我发现水墨画这种艺术形式更加适合我,水墨赋予了我前所未有的自由。可能也因为我是版画科班出身,版画的基因在水墨创作的过程起了很大的作用,在水墨淋漓的同时,浓墨重彩逐渐成为我版画经验里延伸出来的显著特征。


前些年为画山水画,收集素材,我游历了大江南北,画了不少速写,那时对山水精神的领悟,激发了我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而后也创作了一批作品。近年在改革开放的建设中,我的故乡开平有了许多新的气象,《马冈水秀》就是反映故乡新气象的作品。这批画正在故乡展出,这也正是按习主席关于文艺创作要接地气的要求去做的,通过画展,我有了对自己作品进行检阅、审视、总结和思考的机会,也有了和观众一起交流和思想的碰撞的机会,我想这些都将为下次在广州的展览提供灵感。

04后生寄语


现在学艺术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而在我看来,我觉得要做一个艺术家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时代的诱惑与杂音很多,在校的同学要尽量摒弃虚浮的思想,珍惜宝贵的时光,不断磨练创作的基本技能,才能最终靠近、实现自己的梦想。

3E482

关荫沛为母校百年诞辰寄语


作品欣赏

823A8

对面山上的歌声 60x138cm 纸本设色

A6715

朝阳 60x69cm 纸本设色

22468

白云山下幽村 138x69cm 纸本设色


26C07

满山金叶 138x69cm 纸本设色

C9683

秋意浓 69x138cm 纸本设色

3D2A0

云雾山 23x69cm 纸本设色

3BD07

秋高气爽 23x69cm 纸本设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