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我 我们 > 正文

【我•我们】田密蜜——致不曾消逝的青春岁月

【来源: | 发布日期:2020-09-01 】

245B8

田密蜜1979年生于湖北宜昌。2001年获得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系学士学位,2004年获得湖北美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方向硕士学位。现为浙江工业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环境设计系教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英国法尔茅斯大学访问学者。主持省部级、厅级科研课题数十项,第一作者发表核心期刊论文二十余篇。设计作品获为中国而设计首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大展专业组银奖;获由文化部和中国美协主办的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作品入选奖;获中国好创意第13届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环艺组金奖。论文获浙江省第十四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学会奖。



明年是母校湖北美术学院的百年华诞。母校百年,也许只是艺术长河中的惊鸿一瞥,但幸运的是,我们这群莘莘学子能将那段稚嫩的青春岁月融进母校宽厚温暖的怀抱。


时光怀表将指针拨向了1997。耳边回响着艾敬的《我的1997》,一群懵懂的少男少女踏进了粮道街上那道不起眼的校门。大家庆幸着自己是经历千军万马厮杀过的天之骄子,成为这所华中地区唯一的美术院校的一员。那时校园很小,穿过整个校园似乎只需十分钟;但却很温情,师生人数不及一千,大家都彼此熟悉。犹记得,绘雕楼斑驳的墙面,台阶上三三两两闲坐的同窗,林荫小道上长发飘飘的背影,飞扬的裙角,摇曳的肢腰;婆娑的树影挡不住篮球场上的喧嚣,上课前拥挤的工艺系楼道里,偶能发现严肃的系主任正往嘴里塞糯米包油条;还有院墙外粮道街飘来的一阵阵裹夹着各色佳肴的菜香。它们像一幕幕悠扬灵动的序曲,拉开了青涩岁月的乐章。


2903B

(这还不是1997年入校时的校门,当年的校门简易得连女生都可以轻易翻过)


1  涩  岁  月


我们班男女同学各11人,都来自省内,湖北各地方言串讲甚为热闹。同学们感情融洽浓厚,即使毕业分别多年,微信里聊起当年话题,还历历在目。
雷涛、何凡和文章是美院附中毕业,同学们眼里的前辈,一有学习、生活上的问题,大家都让他们出主意。徐晓琤和胡雁是班上醒目的漂亮女孩,170的个子,一开始大家都误以为她俩是来自服装模特班。陈小菲、石云和赵凌,是三个武汉丫头,武汉人管姑娘伢叫丫头,有着说不出的亲昵。女同学里还有风风火火的班长熊小韵,学习委员朱亚丽,手绘了得的吴红梅和率直可爱的刘华。男同学里罗浩和严明是老乡,焦不离孟。何丹,张贲、邹小飞和周倍是土生土长的帅气的武汉伢。酷似葛优的王宇和我都来自宜昌,后来发现我们两家仅隔着一道院墙。胡涛酷爱动漫,周健少年老成。
大一时我们班在美术教育系,一年级的美好时光在熟悉的素描、色彩、速写课程中度过。比起高考前黑天白夜颠倒的备考,大一的学习时光相对轻松一些。课余时间,大家相约去学校图书馆、省图书馆看书,去武汉大学画速写、看樱花,坐上校门口64路双层巴士,还可以去汉口荡上一圈。年底的圣诞节、元旦节晚会更是群魔乱舞的狂欢时刻。何凡、王宇、邹鹏和服装系的苏薛峰搞起了“解构”乐队,化妆舞会上的奇装异服秀,现在想起来依旧鲜活可爱。


44738

(我们班的男同学们,摆起造型丝毫不逊女同学)


3279A

(我们班漂亮的女同学们,据说颜值至今无法超越)


BAA6C

(环艺2班的圣诞节化妆舞会造型,现在看来也是如此有趣)


57134

(解构乐队,左起:邹鹏,何凡,王宇,苏薛峰)

大二我们班转入了环艺系。那时的环艺系是隔年招生,只招一个班, 97级却破天荒有了3个班。系里对突如其来的庞大队伍非常重视,专门给每个班配备了班主任。一班是何明老师,二班是周彤老师,我们班是三班,班主任是刚硕士毕业留校的尹传垠老师。三个班的同学们通过南京、上海、苏州、无锡的采风,迅速熟络起来。记得在外住宿时,我们几个女同学害怕客房里的骚扰电话,大家就约起来打扑克、斗地主壮胆,革命友谊从此建立。二班程韵还把那时的趣闻整理后发到微博,仿佛一下子就拉回到那个无忧无虑的校园时光。我在本科后的研究生学习中,和一班廖璇、陶凤珍、二班汤肖肖继续做同窗。我和二班戴菲本科四年同寝密友,上下铺的友情一直保持到现在。还有一班的万研彦、梁俊,二班的范蓓,毕业后大家虽不在同一城市,但依然保持联系。

2EB02


(我们班和尹老师的合影,年轻的尹老师似乎和我们相差不大)


518D7

(明孝陵前,皇城根下,环艺2班南京采风合影)


5906F

(粉墙黛瓦前,流水古桥上,环艺1班苏州采风合影)

2  师  亦  友


大二开始的环艺专业学习是紧张而繁重的。记得《建筑制图和测绘》课是由工业造型的马慧中老师执教。丁字尺、三角板、各种粗细的针管笔,还有一不小心就弄破的硫酸纸,当时真恨不得把脚都用上,来搞定这七七八八的图纸规范。人生第一次熬夜画图,也就此奉献上了。如果说基础的制图课是收心养性,那么设计课就是脑浆榨尽。那时的资料图集不如现在便捷,学生时期又囊中羞涩,就经常泡图书馆、外文书店,去查找资料。基本保持着寝室、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生活路线。如果说作业完成过程消灭的是脑细胞,那么评图过程就是杀伤脑神经,很有可能昨晚熬夜画出的图纸第二天就被老师否掉了。
每个老师看设计图点评的风格各不相同。周彤老师是笑颜如花型,笑眯眯地评图,但掷地有声。何明老师是讲故事型,慢悠悠地语调中就把设计方案给讲评了。尹传垠老师是实干改图型,一上来就操起笔行云流水般地边改边讲。许奋老师是温柔鼓励型,记得水墨渲染和小别墅设计作业,他看了我的初稿后就给予了肯定,让我一下子自信心爆棚。张进老师是冷幽默型,设计中的问题被他一点评竟然变得生动而记忆深刻。黄学军老师是刀子嘴软糖心,直截了当地指出问题,句句戳心,但又亲力亲为地指导修改,毫不敷衍。王鸣峰老师是惜字如金型,特别话少,细细盯上一阵你的设计图纸,然后嘿嘿一笑,接着就动手修改图纸了。詹旭军老师是大气场型,一开口,声如洪钟,大家一下子就心提到嗓子眼了。
最让我佩服的是陈顺安老师。大三开始跟着陈老师去公司实习,研究生三年也跟随陈老师学习。陈老师随手画的草图,我用比例尺测量,竟分毫不差。陈老师尤其有双火眼金睛,设计上再小的误差也逃不过他的眼睛。这种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一直影响着我。印象深刻的是我在当研究生助教时,一个本科学生来交作业,我没有仔细看就评了成绩。陈老师发现作业问题后严厉地批评了我,“做老师糊弄学生就是失职。”这句话和当时羞愧的情绪让我记忆深刻,后来为人师时常常以此为戒。陈老师喜欢我们称呼他为“陈师傅”,在他看来,为人师,不仅授业、解惑更需传道。陈老师对学生是关爱的,爱之深方才责之切。


4015C

(严肃的评图现场,看看老师们凝重的表情,不知道谁的作业需要重做了)


34019

(我们班女同学们和陈老师的合影,突然发现陈老师害羞的表情)

那时校园里还会经常偶遇唐小禾院长,唐院长银发鹤立,亲切和蔼。我参加了一次校园演讲比赛得了一等奖,唐院长记住了我的名字。一次在校园里见到我,就笑呵呵招呼我道:“田密蜜口才不错呀,以后要多锻炼锻炼。”一时间让我又惊喜又羞涩。徐勇民院长对我也有暑天送冰之恩。记得大四夏天,系里有位德国教授来访,安排我引导他参观课程展览。武汉的夏天,憋得一身西服正装的德国教授直冒汗,我在一旁竖起耳朵听他说话也紧张地冒冷汗。当徐院长发现我因为紧张心急,拼读不出一个英文单词时,非常小声地读出来提醒我,助我化解了尴尬。多年后再遇徐院长,我聊起这段情景,还清晰地犹如发生在眼前。这些温馨的点滴,像温暖的火种,在异乡学子心中时常暖暖地升起。

2CB8B


2001年我们班毕业时合影,22人全了,还有几位外援)


24292

2001年环艺系本科毕业与老师们合影)


 系  母  校


2001年到2004年我完成了在母校的研究生学习。相对于本科的基础学习,研究生阶段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为我后来在高校继续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研究生阶段也认识了一批志趣相投的同学,如今他们都活跃在艺术教育和创作的第一线。人生若有百年,我很幸运将美好的七载光阴融入母校。每每提及母校,心中荡漾着浓浓的感恩之情。母校孕育着一代代学子的青春梦想,承载着一辈辈师者的殷切希望。母校的百年,是昨日如梦交织的青春岁月的协奏曲,是明日昂头奋进的青春征程的新赞歌。母校的青春永不消逝,母校的新乐章将更为雄浑激昂。

192D4



2004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典礼上我作为代表发言)






|文:田密蜜编辑:赵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