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我 我们 > 正文

【我 • 我们】胡希渔——纪念在昙华林的时光

【来源: | 发布日期:2020-09-01 】

59573

每年六月,湖美的空气中,都会弥漫着忧伤的味道。

当一个人拖着行李离开校园,背影在地面,被拖得很长。莫名的孤独感,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毕业后,或许在许久的未来,在一个傍晚的余晖中,我会坐在藤椅中回望过去:画面中当年的盛夏,手里拿着橘子汽水,它咕噜咕噜地,还在不停地冒着泡泡;画面中当年的画室,铅笔灰在桌上堆起一座座小山,折射着暧昧的光芒;画面中当年的阅览室,阳光在书本上投射出叶子的形状,依稀斑驳。我轻声感叹:“真好,一切还是原来的样子。”


有人说成长,就是要不断地与过去说再见。

在这个栀子花开的毕业季,让我们跟随【我 • 我们】栏目,一起倾听美术学系油画专业,1987届校友胡希渔的母校回忆,一起重返一九八四年,感受他在昙华林度过的,那段艰难而又快乐的校园时光。

730C5

胡希渔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1963年出生于武汉,1987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师范系油画专业,同年留校工作,1989年调离美院,2003年创办湖北西麦克展览有限公司,具有30年国内外贸易展会的组织、设计与搭建工作经历,同时连续完成60届广州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的相关组织与服务工作。

心系母校——纪念在昙华林的时光

/胡希渔


长久以来,我一直在心里默写着我的大学和我的成长历程,默写着在昙华林度过的美好时光。感谢彭柱武老师的约稿,终于必须动笔。

一九八四年是我终身铭记的一年。那一年我二十一岁,已经在武汉某军工厂学习工作了第四个年头,工种是钳工。那一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得知很多儿时的画友都已在读美术院校,曾经的梦想被唤醒,于是咨询了报考美术院校的程序,重新捡起了画笔,同时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并且已经具备多年应考美术院校经验的画友,跟随他们共同自学训练备考。那一年的专业考试还是各个院校自行出题,那个年代有美术专业的大学屈指可数,时间充分和经济宽裕的画友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赶考全国好几所专业院校,然后可能会收到好几份专业合格的通知书。那一年首次实行专业考试合格后需参加全国统一高考文科类考试,这对于很多像我一样高中理科都没有学好的考生来说简直就是从零起步。但我都做到了,首次应考就通过了三个院校的专业,然后文科高考分数超过湖北艺术类分数线37分。还是那一年的秋天,我脱掉了沾满油污的工装走出了工厂,来到了昙华林,进入了梦寐以求的湖北艺术学院美术分部(1985年在读期间更名为湖北美术学院)师范专业。

75C5C


1985年拍摄于学院大门口


当年的湖北艺术学院美术分部的校园地盘局促、简陋至极,只有两栋新建的很小的四层教学楼含展览馆和一栋更小的50年代的红砖三层教学楼兼图书馆,勉强塞下当年全校各专业、年级仅有的十几个班,其中一栋还是我在读期间建成的,现在这三栋小教学楼的位置早已重建了更大的建筑。当时各年级各专业上文化课还需要借用附近的棋盘街小学的教室,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我毕业,那时的小学不知为什么下午都没有课,可以腾出教室借给我们。行政、后勤、教师宿舍、学生宿舍都是混合使用的,全院只有一个篮球场,还兼顾排球和羽毛球场、甚至足球场,是全校户外活动、住校学生出早操和全校师生拍摄大合影的唯一场所。当年我们全院在册的学生不足300人,各专业班级人数从5-10多人不等,教职员工人数与学生人数相当,所有任课教师均没有画室或工作室、甚至办公室,各系只有一间十来平米的小办公室,供来校上课老师临时落脚用,学生们大多是去教师宿舍或老师家中找老师。1984年我们这一届招收的是师范、雕塑、版画三个班共29名学生。

48943



1985年周向林老师在84级师范班授课

4BB7E

1986年与周向林老师的合影


那时全国的大专院校尚未开始教师职称的评定工作,老师们还没有助教、讲师、教授之分别,无论资历长短都一律称呼老师。师范专业(现为美术学系)的课程类别设置丰富,因此我们有幸遇上了一批顶尖优秀的老师,汤麟、皮道坚、陈池瑜、安志今、蒲新成、丁同成、汪泽成、杨惠民、周向林、刘寿祥、郭润文、李全武、宋克静、肖丰、熊一凡等老师都为我们授过课。黄力生、汪良田老师先后出任师范系的主任,经常来到班里和同学们在一起,了解我们的学习和课余文化生活的情况,周向林和郭润文老师还分别担任过我们的班主任,更是与同学们关系密切。感谢各位老师们的敬业从教精神,感谢老师们的谆谆教悔,在极其简陋的教学条件下,为我们打开了通向广阔的、色彩斑斓的艺术天地的大门,让我们学会了观察,懂得了思想境界提升的重要性,训练眼睛和思想比训练手头技巧更为重要。尽管我后来没有从事艺术教育和纯艺术类的工作,但我的眼界从此不同,三十多年没有动笔作画,但现在偶尔拿起画笔却依然能画,而且一定会比以前画得更好。我在大学的这一段学习工作经历极大地支撑了我未来三十多年的工作,我的人生也因此而丰富。

72806

1986年与刘寿祥老师在东湖

60584

1986年与宋克静老师在甘南


我们这一时期的学生大多数是有过社会工作经历,真心热爱绘画并经过多年努力才考上大学的,因此特别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认真完成课程作业的同时,我们常常日以继夜地为自己增加习作量,晚间全班住校的同学经常排班轮流当模特,强化习作练习。下乡体验生活(现在称作采风)时也是抓紧时机练习风景和人物的写生,收集、积累素材。特别在意、重视老师对我们的习作的点滴评判,都希望自己能做到最好,能成为优秀的艺术家。

56AB2

娄毅和王涌老师带队赴长阳采风


47CA0

郭润文和宋克静老师带队赴甘南采风期间与当地藏中学生举行足球友谊赛


我们班第一次下乡是1985年的春天,由第一任班主任娄毅老师(当时的湖艺美术分部团总支书记)和美术系的王涌老师带队,去到长阳土家族的大山里,在山民家里和山民同吃同住,画山民的生活、画村野风景。还撑竹排抢渡清江(现在已是隔河岩水库,当时曾停留过数日的资丘古镇现在已在水下100米),跋山涉水去参加土家族的婚礼、葬礼,参与山民的彻夜跳丧活动,深度体验土家族山民的生活,收集了丰富的素材。1986年是郭润文和宋克静老师带队去甘南,这也是美院学生的首次甘南采风活动,第一次近距离观看了天葬,接触到原生态藏民族的生活,震撼无比,毕业创作时有不少同学选择了关于甘南藏族生活的题材。我是班里的生活委员,采风的同时要负责安排每次出行活动全体人员的吃住行,我一直将这份活儿干到了毕业。我也因为采风而爱上了旅行,三十多年来足迹遍布了全中国和全球50多个国家,时常受邀去摄影家协等社会团体做关于摄影和旅行的讲座。2006年由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出版了自己的摄影游记《穿越墨脱》。

6B23D

1986年首届团代会学代会的与会代表合影


2E7D5

1986年院领导与参加团代会学代会的学生干部合影


2F3DD

1986年在学代会上作学生文艺工作汇报


大二的时候,我们的班长桑建新入选学生会主席,我任副主席兼文艺部长,在学院党委李刚副书记和陈立君、娄毅老师的带领下为丰富学生业余生活做了大量工作,极大地锻炼了组织管理能力。我们举办了学院首届有奖知识抢答竞赛和首届歌咏比赛活动,将化装舞会暨舞蹈比赛办成了一年一度的年终大型活动(我们班在1985年的元旦化妆晚会上集体出演的舞台短剧“最后的晚餐”获得最佳称号),组建了学生第一支时装表演队,同学们穿着自己设计的服装去武汉各大专院校巡回演出(那时还没有服装设计专业,染织设计班是时装表演队的主力)。还成功主办了湖北美术学院首届共青团代表大会暨学生代表大会。学院里的第一个校园广播站、学生会活动使用的第一套音响设备和住校学生晚上观看的第一台24吋彩色电视机都是我代表学生会向学院写申请报告并亲手置办、建立的。1986年在读期间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湖北美术学院第一批学生党员,入党介绍人分别是学生处陈立君老师、学生会主席桑建新和学生党支部书记陈孟昕。


3097E

1986年元旦化妆晚会上我们班集体出演的舞台短剧《最后的晚餐》


入校不久我就被体育教研室仇天荣老师吸纳进入学院首次创建的校体育队,训练中长跑,代表美院参加一年一度的武汉地区大学生运动会,由于美院没有训练场地,我们需要在每天下午的文化课后去借用附近的湖北中医学院的标准运动场训练。虽然每次比赛我们都没能取得过姣好的名次,但仇老师依然让我们在众多其它院校特招班运动员云集的大运会上坚持完成各项目比赛,让湖北美术学院的旗帜每年都召展在大运会上。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和运动的记忆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工作和人生,并受益至今,也为我近几年有能力频繁参加并完成世界各地著名长距离山地越野跑和铁人三项比赛奠定了基础。每次当我历尽艰辛完成比赛,特别是在境外高举五星红旗冲向比赛终点的时候,脑海里都会瞬间流淌过一幅幅为此付出过努力的各种画面,其中必定会有一幅画面是我曾经代表湖北美术学院出征大运会时的场景。不经意间,每年奔忙于全球各地参加越野跑和铁人三项比赛已渐成为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这颗种子是三十多年前在母校湖北美院种下的。


6A242

1985年参加武汉地区大学生运动会的湖北美院代表队


6DFDF

1985年参加武汉地区大学生运动会

5A7F6

2018年参加菲律宾国际铁人三项比赛和德国罗特铁人三项

6EF39

欧洲锦标赛


那个时候学校就开始鼓励、推荐、组织学生开展勤工俭学、社会实践活动,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广泛地应用到社会中。因此寒暑假期间会有很多同学在社会上的各种美术补习班代课,补习班的学员从十二三岁到四十多岁不等,当时如饥似渴的求知人群比现在多。更有不少同学为各类商业机构和企业布置橱窗,绘制招贴画、壁画等等,甚至系上安全带站在脚手架上满大街绘制巨幅广告,上世纪八十年代还没有普及电脑,更没有喷绘,所有户外的各种大小广告画、招贴画和各种横幅标语都是需要大量美工们手工制作完成的,不论天寒地冻、风吹日晒,非常辛苦。同学们不仅因此赚到了钱,也得到了专业、意志等各方面的极好磨练。这些活儿我有幸都经历体验了,同时我还参加了为武汉市公安局下属的几个分局多次绘制模拟肖像并成功缉拿重要罪犯的工作,当时的公安系统虽然有电脑,但电脑程序简单、速度极慢,模拟肖像的模板和素材有限,还是要依靠灵活的手绘才能更好的表现出目击者的描述,我将这一技能保持了下来,十多年前又数次通过模拟画像协助警方成功缉拿要犯,这种能力的积淀归功于读大一时老师们对我们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的严格训练,这三种能力训练到位,手上的技巧问题就迎刃而解。社会实践活动让我们的学习没有脱离现实,当我们大学毕业时能从容步入社会,没有陌生感,各方面均能快速适应。


33C2A

1987年为公安局绘制疑犯模拟肖像


1987届的毕业生就我一人幸运地获得留校工作的机会,在党委副书记李刚老师的领导下与陈立君老师、娄毅老师共事于学生处、院团委,协助学生思想工作、学生业余活动的开展、毕业生分配等等工作,同时还兼任师范一年级的班主任。留校工作期间深得各位领导们、老师们的殷切关怀和教导,那个时期学院的各方面条件都很简陋,但领导和老师们却依然能以校为家、兢兢业业,他(她)们这种平实的工作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她)们也是我在之后的三十多年工作中一直树立着的榜样。

57E81

1987届毕业生合影

7050B

1987年美院参加义务献血师生合影

544AF

1986年陈立君老师和学生会干部在一起


两年后我借调去某外贸公司从事广告、摄影、展览、宣传工作,数年之后我创办了自己的展览公司,组织湖北的企业参加各种贸易展览会,同时为参展企业做设计、搭建等服务工作。我至今已不间断地参加了整整60届广交会的组织、设计与搭建工作,三十年来为湖北近千家企业的产品走向世界、赴全球各地参加贸易展览和贸易活动、出口创汇做了大量的工作,帮助到很多企业从零起步将出口业绩做到了数千万美元。这些工作能力的体现与我在美院学习与工作期间所获得的锻炼与积累是有着密切关联的。我没有如愿成为绘画大咖,但能将自己的工作能力与所学的知识完美地结合起来服务贡献于社会却是对此生最好的交代。

转眼之间,湖北美术学院从武昌美术学校、湖北艺术学院一路走来已有百年历程,百年来,湖北美术学院成就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教育家、企业家和社会精英。回首自己的成长经历,万千感慨,由衷感谢母校对我的培养,使我能为社会贡献自己的能量,我为曾经就读、工作于湖北美术学院而自豪,我为母校的百年华诞叩首祝福!



胡希渔 1987届校友 2019年6月18日



编辑:胡伊然

&文:胡希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