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我 我们 > 正文

【我 • 我们】陈俊伊——情系湖美,立足深圳的“设计追梦人”

【来源: | 发布日期:2020-09-01 】

每个人的成长都像一本历久弥新的书,斑驳的页面记载的不仅是个人经历的时光,犹如白驹过隙的感慨,在每一秒的瞬间,智慧与灵感像火花一样突然闪现,使之常读常新。作为观者,我们能从中获得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随着【我 • 我们】栏目,一起走进陈俊伊对事业执着追求的世界,感受她成长的人生轨迹以及思维绽放出的智慧火花带来的启示。


4BBD3

陈俊伊(曾用名:陈晓),1977年考入湖北美术学院,现为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研究生导师;深圳华为总部项目评审专家;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专家;CBDA中国建筑装饰协会设计委员会副主任;CIID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理事;原深装集团副总工程师、设计研究院院长。



从湖美学设计到大学教设计,再到企业做设计,最后定格到一家大型装饰企业的设计院负责人,我的角色几经变化,但唯一不变的,是我对源于湖美所学的艺术审美的执着追求。这么多年我一直围绕着设计过日子,教设计、做设计、管设计,尽管做得辛苦,但自我感觉很充实。


2A29A

1979年 湖美77级部分学生洛阳写生留影

我的个人经历,在深圳设计师群体里是有代表性的。30多年前,我还是武汉华中理工大学(现为华中科技大学)建筑系的讲师,凭着一股子冲动和热情,毅然放弃高校的工作,来到深圳闯天下——这种经历确实看似普通,但在当时,做出的这一决定,仍让周围的人大吃一惊:毕竟已经为妻为母,大学教师这份相对稳定、踏实的工作,显然更适合我。如今回忆起来,也不禁感慨当年的大胆选择。大学毕业之初我被分配在地区纺织工业局工作,但当年我们学艺术的人,始终还是希望从事绘画事业,几经周折才调回到大学去教书,认为这样就有时间画画,按常理是如愿所偿了,可是那时心里还是不安分,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梦想和憧憬。


585D4

八十年代艺术青年聚会于华中科技大学


上世纪90年代初,“不安分”的我来到了深圳,来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怀着满腔热情,觉得深圳是一片热土,它能给有理想的人以机会,能让有梦想的人有盼头。来到深圳,首先面临的就是生存问题,我自然而然地选择了在母校湖美所学的设计专业作为切入点,在短暂的过渡后,进入到深圳市建筑装饰总公司(现为深装集团)),在总公司下属第五分公司担任副总经理,主持设计工作,这是公司内少有的直属分公司。当年由我担任主设计师的宜昌三峡大学图书馆工程和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内科大楼幕墙等工程,由于设计新颖其项目工程质量优良连续荣获2004年、2005年的湖北省优质工程。


657E6

2000年 宜昌长途电信枢纽大楼大堂

53143

2005年 深圳阳光酒店B方案外观

83AF4

2005年 深圳阳光酒店一层大厅

7FBC0

2008年 云南海埂会议中心大报告厅

64A7D

2008年 云南海埂会议中心大堂


2006年,集团董事长认可我在管理上体现的稳定特性,将我调回集团总部,历任合同科科长、设计管理部部长,直到设计院成立,先后担任了设计院副院长、设计院院长。从此,我的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了管理方面。


425AB

我与设计结缘40多年,从教师、设计师到管理者,孜孜不倦地探索着设计艺术。设计的真谛究竟是什么呢?面对南方都市报记者的提问,我慎重地说:“设计是生产,不是独立的艺术,它包涵很多技术层面的东西。”个人认为,高质量的设计,不是一味地追求艺术的“表象”,不是简单的空间美化,而是综合运用科技手段和艺术法则,因地制宜,创造出既满足功能要求又能够舒适优美的空间环境。正所谓打铁还要自身硬,要达到这一目标,设计师的自身素质必须要在一个较高的综合层面上,他(她)不应该是一个画匠,而应该能够把握“大局”, 有“整体概念”,必须了解总体和系统的关系,懂得空间结构、施工技法、工艺衔接、成本控制、技术管理等,必须会“蹲现场”。


这些全方位的要求和考量,对许多设计师,尤其是女性设计师,无疑产生了很大的挑战。我告诉记者:“女性从事设计行业,确实有诸多不便,这个行业竞争大、压力大,女设计师要想成功,往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很难兼顾家庭等其他方面……。”而女性选择这个行业时,首先要问问自己能否“兜得住”,是否热爱这份职业,室内设计师这个系统而严谨的工作,不仅要考虑艺术方面的造诣,还必须做到胸中有大格局。当然,女性设计师也有长处:多数女性擅长沟通,在与业主的互动上更有优势。

4D317

2014年深圳现代装饰国际联盟聚会


此外,我更关注国内外的行业动态,对行业的一些热点问题尤其重视。例如,国外并无独立室内设计一说,多数是依附在建筑设计之下,但国内的室内设计产值庞大,从而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领域。不过尽管室内设计产业发展迅速,但始终沿用建筑这个大行业中建筑设计的行规与规范。2008年,我作为集团副总工程师,积极参与编制了中国建筑行业的装饰设计国家标准,以便更好地推动行业细分标准的延续与深化。


未来室内设计行业将如何发展?有些业内专家指出,随着建筑室内一体化趋势愈演愈烈,软装将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对此我不完全赞同。软装是建立在硬装的基础上的,空间功能性的首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容忽视,而功能性更多是通过硬装来实现。建筑室内一体化,不能简单理解为建筑设计剥夺了室内设计的生存空间,而是指明了一条共融共存的道路。例如,很多项目,在建筑设计之初,室内设计就应介入,这样能形成很好的互补。建筑设计是百年大计,其特点是使用周期很长,追求坚固性,这一点跟室内设计很不一样:像做建筑那样去做室内设计,不现实也不合理,二者不是同一个概念,不管什么时候,设计师都各有各的发挥空间。


55B8B

2013筑巢奖颁奖现场


作为管理型设计师,我有机会更多是站在一个管理者的角度去思考、去观察、去实践,为企业的发展做了一份努力。为此,在管理设计研究院的十六年中,做到了个人与企业的共同成长,深装集团设计院连续十年荣获“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十佳设计机构”荣誉,工作期间,企业与行业对我个人的设计与管理业绩也给予了高度肯定。


近年来,陈俊伊凭借其多年的室内设计经验,享誉业内,她曾获CBDA全国有成就的资深室内建筑师荣誉称号;CIID全国百名优秀室内建筑师荣誉称号;CBDA中国杰出中青年室内建筑师荣誉称号;CDDA广东省“岭南杯”‘功勋设计师’ 荣誉称号;CIID2008年“金外滩奖”‘最佳商业空间奖’提名奖荣誉称号;ECID2007年“十大最具观摩展示奖”荣誉称号;CBDA2009年获得中国建筑装饰行业杰出女性荣誉称号,并有十多项设计项目分别荣获全国建筑装饰设计大奖等。